小说详情
新崇祯纪实

《新崇祯纪实》

男主:魏忠贤 | 女主:太监
一脸邋遢    连载中
古代言情 | 魏忠贤太监
微信阅读 在线试读
1628年,明朝在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出现危机,偏偏老天爷也来凑热闹——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,看一个现代人怎么靠着有限的知识去避免自挂东南枝。
在线阅读 章节目录

6谁拖垮了明朝

    这几日朱由检也没闲着,一边翻阅奏疏一边继续完善他的计划。
    前世的经验告诉他,做事之前制定个计划是很重要的。
    其实大明的情形什么样,也无需怎么研究,前世喜欢上网的他清楚的很。
    这个帝国已经进入垂暮之年。
    经济有麻烦。
    老天爷不赏脸,北方五省连年天灾不断,这导致了粮食危机。
    帝国传统产粮区江南又过度商业化,江南的粮食已经不能自给自足了,需要仰仗湖广、江西粮食的供应。
    政治上不用说。
    军费、冗官、宗亲、士绅、科举等等,到处都是麻烦。
    诸多大小文官从内阁到胥吏,从阉党到东林党,除了争权夺利之外人事不干。
    军事上内外都有麻烦,辫子、蒙古、陕西、四川。
    一个个分析。
    外敌蒙古可以缓一缓。
    大明与蒙古纠缠了两百多年,事实证明蒙古动不了大明的根基,大明也拿蒙古没有太好的办法。
    而且这个时候的蒙古人已经四分五裂,漠北不说,光是漠南与东北就分成了占据了赤峰通辽一线的北元察哈尔本部,再往东北方向就是左翼科尔沁、内喀尔喀两个部落,右翼喀喇沁、土默特、永谢布、鄂尔多斯四个部落则占据了漠南土默川、河套一带。
    现在察哈尔本部大汗林丹汗正在征讨其余部落,希望能统一蒙古再现祖上荣光。
    不过他时运不济,虽然打败了各部,各部却甘愿给辫子做奴隶也不臣服于他,最终林丹汗被辫子打的如丧家之犬,最终客死甘肃。
    这样看来蒙古可以暂时搁置,只需要与林丹汗保持互市即可,如果时机合适,朱由检甚至觉得可以与林丹汗谈一谈。
    外敌辫子则很是麻烦,作为古代军队最后的辉煌,八旗的战力不可小觑。
    没法谈,任何希望与辫子谈和的企图都是可笑的。
    因为辫子很幸运的先后出了三代野心与才能具备的首领,努尔哈赤、黄台吉、多尔衮,他们是绝不会止步于东北那点苦寒之地的。
    历史上之所以会有和谈的说法,是因为那时的辫子东有毛文龙、朝鲜威胁,西有蒙古作对,辫子希望和谈以腾出手来收拾东西两边。
    辫子必须先解决后顾之忧。
    在此之前,不用和谈辫子也腾不出手攻打大明。
    在此之后,谈和了也不会影响辫子继续劫掠大明。
    稍微一分析就知道,对辫子办法就一个,用刀剑说话!
    好像辫子除了刀剑,他们也听不懂别的语言。
    当然,火炮声他们也能听懂。
    内忧四川还算容易。
    历史上是因为崇祯将川兵调出去不少才导致土司们几次作乱,现在只需要留下这些军队,应该能在一两年内平定。
    内忧陕西很麻烦。
    在老天爷的刁难下,那里已经不是银子能解决的了,没有粮食一切休提。
    有了粮食还要解决贪官污吏,否则再多的粮食都不够他们贪污的。
    贪官污吏与粮食,两个都要解决,缺一不可。
    大明朝廷有救济几十万上百万灾民的粮食吗?
    没有。
    当然各地士绅手里有粮食,可是,这大明是你朱家的,关我们屁事,凭什么让我们出粮食?
    想要粮食,拿银子来买。
    可惜,大明朝廷废物官员多得是,可银子却是没多少的。
    能解决贪官污吏吗?
    好像几年内还是看不到希望的。
    只能武力解决了。
    还有海上。
    海盗一直是令大明头痛的问题,虽然后期招降了郑芝龙,貌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
    可实际上,这大海依然不是大明的,大明在海上没有得到丝毫利益。
    想了一会忽然咧嘴苦笑,好像没得选择啊!
    大明原有的刀把子已经烂没了,对后金连年战败不说,对付农民军都不堪使用。
    孙承宗练出的关宁军号称精锐,却连野战的勇气都没有,只能缩在城里当乌龟,而且还有个卖队友的恶习。
    毛文龙也不靠谱,虽然毛文龙是明末少数几个敢主动与辫子作战的将领之一,东江镇也屡屡报捷,其实都是小打小闹,骚扰可以,正面作战就算了。
    实际上,毛文龙所起的作用仅仅是骚扰,打不死人恶心死人的那种。
    还有其余边军就不说了。
    被辫子打的如丧家之狗的蒙古都能随意出入边墙,边军的能力可见一斑。
    编练新军是必须的,手里握有刀把子,说话才硬气,做事才有底气。
    用一到两年的时间编练一支军队,择机与辫子干上一仗。
    到时候只要能战平甚至战胜,他就能获得巨大的威望,之后再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。
    可问题来了,打仗是要钱的,没钱说个几把!
    ——
    再琢磨财政。
    大明的财政比较奇葩,暂且略过,只统计收入支出。
    前世看过一个天启七年的统计。
    大明朝由于人头税的存在,户口瞒报严重,此时官方在册人口大约五千多万,实际上估计在一到两亿之间。
    田地在册7亿多亩,实际可能不足6亿亩,因为湖广一省在册田地就达到了2.2亿亩,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收入。
    先讲税负,大明规定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,民田减二升。
    这是多少?
    明制一石大约100斤左右,折算下来官田每亩大约交税5.5斤粮食!
    民田3.5斤左右。
    以平均亩产一石来说,相当的厚道!
    总赋税收入大约米2149万石,麦430万石,屯田籽粒370万石,总计折银大约2200万两。
    盐税收入大约110万银子,其余关税、杂课等杂项收入大约60万的样子。
    加派辽饷此时是545万两。
    总之,大明天启七年的全部账面收入,折银后大约也就是2900万两上下,其中还有两成逋赋收不上来——就是欠税。
    ———
    再算开支。
    朝廷的开支毋庸置疑,边军军费是大头。
    先说辽饷。
    蓟辽总督治下包括了山海关、宁远、登莱、东江镇、天津以及蓟、密、永镇。
    各处募兵粮饷都以新饷支付,合计600多万两银子。
    新饷即是辽饷,户部为了管理方便设新饷司管理辽饷,将正赋称为旧饷。
    此外还有旧有的边镇十余处,卫所与募兵混杂,部分粮饷由朝廷从太仓银库内支出,称为京运银。
    宣府镇、大同镇、山西镇、延绥镇、固原镇、宁夏镇、甘肃镇、蓟州镇、昌平镇等十余个边镇京运银总计超过320万两。
    此外,各边镇还有地方民运银,包括屯田与北方五省起解的粮食、粮食折银、马草、布匹等等,大明中期就已经达到400多万两,现在只多不少。
    这样一算,光是边镇军费总计达到1400万两上下。
    这些银子按照花名册计算,养着合计超过50万边军。
    至于实际上有多少军兵,估计打个对折都不止,打完对折还要扣除一半被军官役使的农夫。
    就是说,大明九边合计能有12万合格的士兵就很不错了。
    还要算内地卫所军。
    大明登记在册的军户大约在150-200万之间,虽然后期军户逃亡现象非常严重,可很显然军官是不会主动上报的。
    即使多次清查,效果也都懂得。
    这么算来,大明一年的军费开支保守估计也要1800万两以上。

(小说未完,请翻页阅读!)

以下是词条相关文章:

新崇祯纪实小说

崇祯纪实录

崇祯新传

新崇祯大帝

崇祯新政纪略

崇祯新政

崇祯与新军

崇祯实录

新崇祯纪实下载

新崇祯大帝小说

您还可以根据相关词条查找相关内容:

新崇祯纪实小说

崇祯纪实录

崇祯新传

新崇祯大帝

崇祯新政纪略

崇祯新政

崇祯与新军

崇祯实录

新崇祯纪实下载

新崇祯大帝小说

为您精选古代言情十大YY文专题
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
统计代码